本文轉自:工人日報
中國籃協持續深化聯賽裁判員管理體系改革——
當CBA裁判開啟“升降級”
本報記者 劉兵
《工人日報》(2023年12月27日 08版)
近期,2023~2024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第二階段比賽激戰正酣。該階段比賽將持續至明年2月5日,賽程長、場次多,將直接影響每支球隊沖擊季后賽的形勢。然而,隨著比賽的激烈進行,裁判執法方面的爭議也越來越多,引起各方廣泛關注。
為此,中國籃協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籃球媒體日裁判主題活動上,專門就裁判員管理體系改革相關內容進行了解讀。據介紹,目前中國籃協裁判員委員會已啟動對注冊裁判進行一體化管理,采用考核與培養分離、升降級制度常態化等手段鼓勵裁判良性競爭,“尤其是將實現裁判員升降級制度常態化,全面對標國際籃聯(FIBA)標準,執行其執裁理念和要求,以期提升整體執裁水平。”
聯賽執裁屢受質疑
近日,CBA官網宣布,在CBA常規賽第20輪天津隊與福建隊的比賽中,福建隊主教練朱世龍因不滿判罰而情緒激動,出現指責裁判和摔戰術板的過激行為,被處以罰款7萬元、停賽兩場的處罰。該輪另一場比賽賽后,廣州隊主教練郭士強因質疑裁判并發表不當言論,也被處以罰款2萬元。
記者了解到,新賽季以來,尤其是常規賽第二階段開始至今,不斷出現爭議性判罰。一些球員和教練員在場上也頻頻出現過激行為。截至12月24日,本賽季CBA聯賽已開出10張罰單。由此出現不少圍繞裁判和比賽公正性的質疑,直接影響CBA聯賽品牌與形象。
“中國籃球走到今天,如果還出現這么低級的錯誤,確實不符合籃球發展規律。”此前,寧波隊主帥阿的江針對爭議性判罰如此表示。
頻惹爭議原因何在
判罰爭議較多不僅影響聯賽公信力,也對中國男籃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造成負面影響。數據顯示,今年的男籃世界杯上,中國隊5場比賽的場均犯規數達到22次,排在所有參賽隊伍的第3位。與之相比,直接獲得巴黎奧運會資格的日本男籃,其場均犯規僅有15.4次。
兩相對比不難發現,中國球員習慣于國內聯賽的執裁后,很難適應國際大賽的判罰尺度,國內賽場和國際比賽的執裁已出現脫節的狀況。中國男籃主帥喬爾杰維奇曾坦言:“國內賽場的裁判標準與國際賽事之間的差異,影響了中國男籃的比賽節奏,這是(失利的)重要因素。”
那么,造成本賽季CBA判罰爭議較多的原因有哪些呢?
據悉,目前作為中國男子籃球頂級聯賽的CBA聯賽,有不少裁判員為兼職,他們的主業更多是大中院校的體育教師或者體育部門的職員,并非專職從事裁判工作。加之國內聯賽邀請外籍裁判較少,國際交流相對缺乏也令裁判執裁水平受限。
籃球評論員王盛認為,判罰尺度不統一是造成爭議判罰不斷出現的主要原因。“上賽季開始,CBA開始鼓勵身體對抗,裁判的哨子也‘松’了一些,但很多時候‘松’的尺度對不同球隊、不同場次并不統一。再加上主客場等因素,被認為是偏向性的判罰不時出現。”
值得指出的是,國內球員一些動作本身就違反規則,裁判員即使是判罰準確,但各支球隊因立場不同,也會動輒就對裁判提出質疑,有的還借助社交媒體迅速擴大化。因此,中國籃協相關負責人認為,俱樂部和運動員也要積極適應判罰規則的變化。“如何引導球員和球迷從籃球規則本身出發,對裁判員的臨場判罰作出客觀評價,同樣非常重要。”
體制改革已經啟動
裁判的執法尺度與水平直接關系到能否維護比賽公平,推動聯賽良性發展。為此,中國籃協近年來一直在盡力規范執裁問題,并試圖將一些好的做法制度化。
中國籃協裁委會副主任陸永明表示,2022年中國籃球裁判員升降級制度正式出臺試運行,今后要將這一制度常態化。這一制度將裁判執裁賽事分為三級,近兩年通過升降級制度,有29人次升級到上一級賽事,24人次降級到下一級賽事。“通過升降級能有效激勵年輕裁判通過提高自身能力進入更高級別賽事,有效限制了常年在聯賽中安于現狀的裁判員。”
據陸永明介紹,中國籃協目前正全面對標國際籃聯標準,執行其執裁理念和要求,并取消了國內聯賽中絕大部分與國際籃聯不一致的規則。為此,中國籃協邀請12名國際籃聯二級講師監評CBA聯賽,對每場比賽3名裁判員的執裁情況均給出監評報告。此外,裁委會還在中國籃協大數據系統創建了“俱樂部對臨場裁判判罰異議的解決機制”。
對此次裁判執法工作的改革,中國籃協主席姚明認為,比賽規則和裁判員是比賽極其重要的一環。“我們將切實提升執裁水平,不斷增強各級聯賽的公正性。中國籃協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希望媒體和球迷一起提意見、進行監督。”